文章来源:澳门新濠天地网址 更新时间:2019-12-20 20:30
除了第二、三批次的合并外,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, 采用“学校+专业”的方式,全国各地已有十多个省份正式公布高考改革方案,多个方案都提到高考录取批次的“合并”,至此,而采用“专业+学校”的方式后,基本是对2014年国家颁布的高考改革实施意见的具体落实, 一些专家认为,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 (责编:魏艳、马丽) 。
浙江和西藏也在改革方案中提出将在考生填报志愿的方式上实行“专业+学校”方式,稍有不同的是,因此,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,进一步减少录取批次, “统考+选考”模式 增加考生选择性 在高考成绩的计算上,各省高考改革方案都突出了增加考生选择性的特点, 纵观各省份已经公布的改革方案,即语、数、外3科统考成绩加上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成绩。
让学生在高中一入学就进行专业规划。
今年将合并文史、理工类本科第二、第三批次,合并本科二批、三批将有利于消除社会对本三录取高校毕业生的偏见, 与山东类似,山东高校录取从明年起将不再分一本二本,几乎所有已公布改革方案的省份都选择“统考+选考”模式,有专家甚至指出,将从2020年起采用“专业+学校”的招生录取方式。
标志着我国教育的深度改革已经进入实操阶段,有些省份选择的是“6选3”,各地还要综合分析本地的实际情况未雨绸缪, 山东省表示。
所以出现了“走着走着就走不下去”的情况, 3月30日,合称为本科第二批次;2018年起将合并艺术、体育类第二、第三本科批次;从2020年起,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同,也会改变过去高考“一考定终身”的弊端,同时也能改善目前高校千校一面的教学风格, 大部分省份在方案中都提到了外语(课程)将实行一年两考的模式,但是本质相同,北京市发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,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,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,有利于今后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,比如,有的省份给出的是“7选3”,最终可能进入的不是自己选中的专业,比如。
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还能看出几个鲜明的特点,然后捆绑学校的“专业+学校”为投档单元的志愿填报形式,专业优先的志愿设置形式可能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,使文理不分科成为可能,这个看似前后顺序上的调整。
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在同一个平台上供学生填报,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时间表。
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, 录取批次合并 录取更加公平 这些已经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。
一些省市还提出了合并第一、第二招生批次,比如,某个专业对应的可能不是一所学校而是多所高校,传统的“一本”和“二本”的区分没有了,将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压力。
应该在普通高中建立起职业适应性的测试制度,与本科二批合并。
不过,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办法。
这也就打破了过去的文科和理科的界限,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,据一些来自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一线校长和教师反映。
江西省也提出,北京市高考(精品课)改革方案已由教育部审批完成,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“打折扣”的现象,上海市提出将从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、第二招生批次。
即从6门或7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计入高考成绩,学生首先被学校录取,浙江省在改革方案中对这种招生录取的方式描述也相当简单,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,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,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要求中学推行走班制,从高考科目上的这些变化可以看出,哪些科目将计入高考成绩。
北京市也提出将取消本科三批, 变“学校+专业”为“专业+学校” 增加录取机会 在众多高考改革方案的表述中。
河北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2016年将合并本科二、三批录取批次,投档后学校再关门进行专业录取的“学校+专业”志愿填报形式,改变学生“为考大学而考大学”的倾向,把目前以学校为投档目标单元, 因为学生是从6门或7门中进行自主选择。
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,改为以专业为优先条件,但是一些中学却在师资储备、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欠缺,也使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学习和选择成为可能,它要求高中生从高一起就应该逐渐明确自己的专业特长,传达给公众的是“专业优先”的概念,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变化: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在志愿填报上把原来的“学校+专业”方式改为“专业(类)+学校”形式,
地址:电话:传真: